客服


扫一扫关注我们

客户服务热线

13867909480

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联系人:陆先生
手机:13867909480
电话:0579-87355495
邮箱:747220144@qq.com
地址:浙江省永康市石柱镇麻车店工业区279号

新闻资讯About Us

首页 >新闻资讯

雕塑与建筑艺术的认识
发布:admin 浏览:5923次

  雕塑是时代声音,雕塑作为一种再现艺术,决定着它具有美的独特性和表现性。它的美首先以形体的造型来反映生活、再现生活。它最宜于表现有崇高理想的正面形象,宜于观赏者从不同角度、不同距离进行欣赏和领悟。雕塑形象对于观赏者来说,由于所处的位置、角度和远近不同而有不同的感受,它能直接感染、陶冶和激发观赏者的心灵。因此,雕塑这种特有的最直接的表现性,决定了它的崇高的审美价值。下面,我从几个方面来谈谈自己对雕塑与建筑艺术的认识。           一、雕塑    

  雕塑的种类可以从不同角度来划分。从制作工艺来分,雕塑可分为雕和塑。雕是从完整而坚固的坯体上把多余部分删削、挖凿掉,如石雕、木雕、玉雕等;塑是用具有粘结性的材料联接而构成所需要的形体,如泥塑、陶塑等。从题材来分,雕塑可分为纪念性雕塑、建筑装饰性雕塑、城市园林雕塑、宗教雕塑、陵墓雕塑、陈列工艺美术雕塑等。雕塑在表达思想情感时,要有概括性、凝练性和普遍性。如《断臂维纳斯》,她像一座纪念碑,崇高而又动人;她像一首诗,含蓄而又耐人寻味。她显得那样平静,没有半点娇艳或羞怯,只有纯洁与典雅。她的双臂虽已失去,但仍然让人感到完美无损。《断臂维纳斯》是雕塑艺术的代表作,雕塑艺术之美由此可见一斑。

  由《断臂维纳斯》我们可以看到,雕塑是可以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不同距离去欣赏的。其形体具有实际的高度、宽度与深度,是以三维空间来反映现实的,是具有空间立体感的造型艺术。雕塑是雕塑家通过石头、木头、泥、石膏、象牙以及刻刀、锤子等,运用各种技巧在实际空间内造成的可视、可触、可感的具体形象,是具有空间立体感的雕塑形象。雕塑不仅是生活的再现,而且还是精神交流的手段,也是教育的工具。它有着自己特有的语言结构和特殊的表现手法。在富于概括性的雕塑中,能够体现对动作、姿态、脸形、服饰和整个风度、风貌的描写,使观赏者感觉、联想和想象更多的生活内容,优秀的雕塑艺术不仅要有再现生活的性质,还要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说,古希腊雕像维纳斯不仅能给我们肌肤的温暖,而且还能给人以真实的生命感。雕塑就是要在形体物化之中,来体现一种生命、情绪、情感,甚至是一种思想。                                            

  二、 建筑艺术

  建筑艺术是建筑物和雕塑艺术完美相融构筑物的统称。建筑是人类用砖、石、瓦、木、铁等物质材料在固定的地理位置上修建或构筑内外空间、用来居住和活动的场所。建筑艺术则是指按照美的规律,运用建筑艺术独特的艺术语言,使建筑形象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具有象征性和形式美,体现出民族性和时代感。以其功能性特点为标准,建筑艺术可分为纪念性建筑、宫殿陵墓建筑、宗教建筑、住宅建筑、园林建筑、生产建筑等类型。从总体来说,建筑艺术与工艺美术一样,也是一种实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的艺术。建筑的本质是人类建造以供居住和活动的生活场所,所以,实用性是建筑的首要功能,只是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物质技术的进步,建筑艺术越来越具有审美价值。建筑和雕塑艺术的发展与演变往往不是其自身单线的延续与成长,更多的是不同文化之间、不同艺术种类之间的相互交叉和影响作用的结果。当代雕塑的造型语言在引入外来艺术的同时,必然也对自身的艺术风格产生影响。   

  建筑雕塑艺术作为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在世界艺术领域里占据一定空间。具有可视形象以供欣赏的艺术,包括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等,在中国还包括书法和篆刻艺术。“雕塑艺术”这一名词始见于欧洲17世纪,也有人认为正式出现于18世纪中叶,其也称为“造型艺术”。     

  三、中国雕塑艺术

  在世界雕塑与艺术史上,中国古代雕塑可谓是整个东方雕塑艺术的代表,中国雕塑以其独有的艺术特色在世界艺术之林中独树一帜。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中,数十种古老人类文明相继消失,而中国雕塑的艺术特色经历了数千年的风雨洗礼,仍旧保持了其自身的独特艺术内涵,这和中国雕塑的传承性是不无关系的。纵观整个中国雕塑的发展历程,艺术形式、风格特色的发展与变迁都有其特定的时代特点和文化根源,朝代变迁、外来文化的融合,都对中国古代雕塑的形式与风格或多或少地产生了影响。通过对各时期的雕塑作品的分析,我们也都能从雕塑作品本身的风格特点上找出上述的成因。然而,当我们把目光聚焦于秦汉时期的雕塑艺术作品时,却发现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秦汉短暂的朝代更替,雕塑艺术的形式与风格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甚至很难找到其历史的承袭性,尤其是在秦汉时期的雕塑作品上,以秦代兵马俑和汉代霍去病墓石雕为例,在这一点上体现的尤为突出。前者严谨写实,尽极人工之美;后者粗犷夸张,有如浑然天成。很多雕塑艺术评论家、史学家都做过相关领域的研究,也都以历史的、文化的角度寻找其差异的成因。而我个人认为,就其整体艺术风格的差异性,应更多的从造型艺术本身和民族心理等角度进行分析,进而找出其差异性的根源所在,因为雕塑是用可雕刻和塑造的物质材料制作出具有实体形象、以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 

  我们回过头,看一看汉代以前中国雕塑与美术图形语言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从商周庄重浑厚的青铜工艺到春秋战国色彩纷呈的漆器造型与装饰,再到秦代严谨、宏大的陵墓雕塑,都很难找到汉代霍去病墓石雕造型语言形成的艺术根源。那么,一种更大的可能便是这种艺术语言不属于传统的华夏民族文化,而是来源于外族文化——胡人文化。当时的汉王朝正是以这样一种属于胡人的艺术语言来向胡人宣告自身的胜利,炫耀其伟大的历史功绩。而这种艺术语言的使用根源于当时时代背景下的一种民族心理,正是这种民族心理的作用,才使其艺术语言在功能表述上更具代表性和说服力,从而最终形成了霍去病墓石雕群不同以往的艺术特色。                                                       总而言之,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当中国的政治经济逐渐进入世界强国之林时,有政治与经济崛起为基础,中国雕塑艺术也逐渐由弱转强,中国雕塑艺术在雕塑“艺术全球化”的进程中,应该有自己的位置,应该成为“全球化”艺术中的重要一员。既然要成为强势文化,就不应该忽视弱势文化,因此视野要从“中西融合”转向“中外融合”,只有争取多极多元的“中外一体”,才能避免单向的“中西一体”。持“中外一体”之观念的艺术“全球化”,从整体上是符合人类历史发展的大方向,是不可避免的,或许还可以成为中国雕塑艺术今后演化的整体战略。至于保存本土雕塑艺术或“国粹”,只是“艺术全球化”中的技术或策略问题。雕塑艺术的“多元化”也只有在雕塑艺术“全球化”的进程中与对比中,才具有更非凡的重要意义。